11月23日,黄山市委书记凌云、市长孙勇在中国旅游报上,以《以文塑旅 以旅彰文 书写“大黄山”的诗与远方》为题发表署名文章,该文从以高品质规划为引领、构建高品质的产业体系、构建高品质的产品体系、构建高水平的传播话语体系、构建高标准的城市管理服务体系、构建高素质的人才保障体系、构建高能级的金融支持体系等7个方面,深刻阐述了黄山作为国家“十四五”布局的重点旅游城市,目前,正按照安徽省委、省政府要求,依托黄山和徽州两个IP,把黄山打造成快节奏现代人的心灵休憩之地,全力构建“大黄山”(皖南)国际文化旅游示范区,为推进中国式现代化作出更大贡献。全文如下:
黄山是国家“十四五”布局的重点旅游城市,是安徽通向国际旅游的桥头堡,安徽省委、省政府明确支持黄山高标准建设生态型国际化世界级休闲度假旅游目的地城市。黄山市依托黄山和徽州两个IP,进一步放大坐标系,提升认知度,整合要素资源,用新的方式“打开”黄山,重新发现黄山,发挥文化优势、推进文化自信自强,发挥区位优势、推进区域协调发展,发挥生态优势、推进绿色低碳发展,发挥旅游优势、推进高水平对外开放,推动观光旅游向休闲度假旅游、景区旅游向全域旅游、旅游产品向旅游产业转变,把黄山打造成快节奏现代人的心灵休憩之地,构建“大黄山”(皖南)国际文化旅游示范区。
一、以高品质规划为引领
推进“大黄山”区域协调发展是黄山市的重大战略布局。黄山编制高品质规划,既保护生态文化本底,又释放多维社会经济价值,力求为各类人群提供种类丰富、既具国际化特征又有在地化特色的沉浸式旅居体验,为多元产业发展提供高标准营商环境与配套服务,以国际化的活动与品牌塑造全球旅游目的地口碑,在产品上构建有梯度、多元化的产品金字塔,在体系上形成一、二、三产协同发展的完整产业体系。统筹前瞻性思考、全局性谋划、战略性布局和整体性推进,发挥政府、院校、企业特别是文旅产业头部企业等力量,全面优化自然生态、文化生态、产业生态,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的生态平衡发展路径,营造既与国际接轨又有本土特色的城市环境,通过举办国际赛事、论坛、展会,形成触达全球的城市吸引力和文化影响力,构建有梯度、多元化的休闲度假旅游产品体系、目的地产业体系,以专业化能力水平和创新的手法、步法、打法,推深做实“大黄山”建设。
二、构建高品质的产业体系
产业是一座城市重要的生命力,产业兴则城市兴,产业强则城市强。加快构建与黄山生态环境相适应、与徽州文化底蕴相融合的现代化产业体系是高质量发展的“根基”。一产上,推进乡村产业振兴,大力发展徽州民宿、非遗手工制作等乡愁经典产业,培育徽州民宿2950家,占全省70%以上;二产上,紧扣“提质扩量增效”,培育壮大新一代信息技术、智能制造、绿色食品等新兴产业,牵手农夫山泉开发水产业,加快集约化、内涵式发展;三产上,实施文旅高质量发展行动,培育全链条徽州文化产业,打造新安康养、温泉度假等“养生+养心”沉浸式体验模式,建设国际医养康养示范区,构建充满现代气息、创意时尚的高端现代服务业集聚地。大力推进三次产业高质量协同发展,做大做强会展经济、总部经济、夜间经济,推动生产性服务业向专业化和价值链高端延伸、生活性服务业向高品质和多样化升级,倾力打造国际会展之都,成就想象力的创意创新高地。以自然和文化资源丰厚的产业价值为依托,以提高现代业态、现代产业的组织能力为支撑,培育能带来深度体验的新业态,促进文旅深度融合、各类产业跨界融合,是实现旅游富民与促进当地经济社会发展相得益彰的有效路径。
三、构建高品质的产品体系
强化创意赋能、科技引领、数字驱动,激发旅游业发展更大活力,丰富优质、安全的旅游产品服务。推进东黄山国际小镇、市域旅游铁路T1线两个“双百亿”工程,建设世界级自然生态和文化旅游廊道,共建衢黄南饶联盟花园,打造世界级旅游景区和度假区、国家级街区;大力发展摄影写生、研学营地、户外运动、自驾露营等休闲业态,举办长三角绿水青山运动会等精品赛事,入选国家文化和旅游消费试点城市……以黄山景区为纵坐标、山上山下协同联动,以新安江为横坐标,打造新安江百里大画廊、水上会客厅,古村落星罗棋布,城市旅游镶嵌其中,以“山、水、村、夜”为主体的文旅产业新坐标系正在构建中,推动优质资源“串珠成链”,不断放大资源组合的乘数效应,开发更多满足市场多样化需求的度假产品,以“大黄山”品质供给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需要。
四、构建高水平的传播话语体系
新定位呼唤国际传播,“大黄山”呼唤国际表达。黄山市实施城市品牌全球推广计划,举办“创意黄山·点亮未来”全球推介等会展活动百余场,黄山(纽约)文化旅游云推介受到130余家海外媒体、1亿多人次海外读者的关注。借力冬奥会焰火迎客松等发出黄山声音。服务保障三阶段74场重大外事活动,“屯溪倡议”让屯溪小城吸引全球聚焦。黄山市立足国际视野,用国际思维讲好“大黄山”故事,借助国际友好城市、友好交流城市、友好交流景区等平台,利用外事、展会、侨务等活动,加强国际展陈和文化交流对话,扩大链接世界的国际朋友圈,打造对话世界的国际会客厅。黄山不断刷新人们的认知,黄山的价值被不断发现、重新构建、重新塑造,凝聚起“大黄山”发展的广阔市场资源,将独特资源优势传递出去,吸引更多人流物流资金流信息流汇聚黄山,推动黄山成为展示中国美好形象的重要窗口。
五、构建高标准的城市管理服务体系
管理服务体现一座城市的品质追求和价值温度。黄山市坚持以高标准规划引领建设,以青春的方式打开空间,以精细的理念强化管理,完善城市功能,提升城市能级,坚持最小干预、最大效果,推动微改造、精提升,打造“最干净城市、最美丽乡村、最美风景线”。争创全国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试点合格城市,获得平安中国建设示范市“五连冠”,成为三捧“长安杯”的城市,黄山风景区四获平安中国建设先进集体。黄山将进一步拉升标杆,树立精品意识,以“绣花功夫”提升城市品质,加强智慧化城市治理,建设智慧城市,发展智慧旅游,运用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等现代信息技术,打造区域文旅综合管理智慧化“一张图”;完善现代化基础设施,提升现代交通网络,推进会展场馆建设,优化消费场景环境,推动重点交通枢纽、高等级旅游吸引物、城市公共场所建立多国别语种标识体系;推行国际化标准服务,构建国际化标准的服务团队、政策体系,以国际标准提升环境,精准满足各类人群个性化需求。
六、构建高素质的人才保障体系
事业发展关键在人。黄山市把人才作为第一资源,以青春之城汇聚天下英才,以青年之才成就青春黄山。实施“迎客松英才计划”,组建市人才发展集团,选派千余名党员干部、企业家赴先发地区体悟实训,持续举办“迎客松”杯创意创新创业大赛和“创意黄山·青春Young”主题季活动。坚持“外地引进+本地培养”,通过“人才飞地”招引急需人才,不仅吸引高端智库,也吸引本地专家,吸引再塑农村的乡土人才,通过政策、服务和平台的加持,让越来越多各级各类人才向往黄山、选择黄山、扎根黄山,实现人才与城市相互成全、彼此成就。在深圳、上海、杭州建设科技人才合作中心,发挥黄山学院、黄山职业技术学院等高校教育资源作用,培养更多国际化、专业化、懂创意、善营销的特色人才,着力构建支持保障“大黄山”建设的人才体系。
七、构建高能级的金融支持体系
金融是现代经济的血脉。黄山市坚持用市场的逻辑谋事、资本的力量干事、平台的思维成事,持续推动金融改革创新,用金融之笔描绘黄山发展新画卷。举办长三角资本市场30人论坛黄山峰会,长三角资本市场服务基地皖南分中心落户黄山。争创全省首批绿色金融发展试点城市,成立全省首家生态产品交易所,发放全省首笔水排污权抵押贷款,建成新安江流域排污权交易平台。争创全国普惠金融服务乡村振兴改革试验区,完成全国农村承包土地经营权抵押贷款试点,创新推出菊花贷、鳜鱼贷、民宿贷、亩均英雄贷等特色产品,实施望江山—丰乐河区域水环境治理和生态修复暨绿色转型发展EOD项目,获批“村落徽州”保护与利用项目贷款。有序推进企业上市,推动政策性开发性金融工具在黄山持续落地,加快构建多层次、多渠道、立体化融资体系,为“大黄山”建设提供充足金融支撑。
“大黄山”不仅是旅游目的地,而且是高端人才汇聚的大舞台、高端产业集聚的大平台。黄山市将以永远在路上的执着,团结奋斗、奋勇争先,执实干之笔,以担当为墨,在波澜壮阔的时代叙事中,奋力谱写“大黄山”建设的绚丽篇章,为推进中国式现代化作出更大贡献。
信息来源:中国旅游报
Copy © 2010-2020 [黄山春秋国际旅行社] 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L-AH000063 ] 地址:黄山市屯溪仙人洞新苑6幢401室 法定代表人总经理罗阳 24小时服务热线:13955974196 电话:0559-2312377 2312318 传真:0559-2312399 客服扣扣:2523095776 / 2309549956 投诉电话:0559-12345 部分图片、文字来源于网络,如若侵权,请联系本网删除。 E-mail:hscq126@126.com 皖ICP备18014645号-5 ![]() ![]() |
友情链接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