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遗产保护要以人民为中心。”中国文物学会会长顾玉才说。
11月14日,浙江大学“求是智库”高端论坛“文化遗产与社会发展论坛”在浙江杭州举行。国内高校学者、研究机构专家齐聚,围绕文化遗产保护传承与社会协调发展这一议题,展开学术交流。
文化遗产是民族记忆的瑰宝,承载着历史智慧与文明精髓。当下,如何有效利用这些宝贵的文化遗产,以促进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与需求?
“过去,我们更多地聚焦文化遗产的保护,现在,我们倡导要以发展的眼光看待文化遗产。”现场,顾玉才以北京中轴线申遗为例,追溯其遗产保护的历程,并指出在这一过程中,民众的居住环境得到了显著提升。“申遗成功后,周边社区纷纷自发举办庆祝活动,使这一世界文化遗产成为深受百姓珍视与喜爱的宝贵财富。”顾玉才说。
此外,顾玉才列举了西安城墙数字方舱综合管理平台、敦煌研究院的“数字敦煌”项目以及国产3A游戏《黑神话:悟空》团队采用实景三维扫描技术进行取景制作等案例,强调数字化技术在文物保护与利用方面的巨大潜力。
“文化遗产与现代科技的融合,将是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的一次全新尝试。”顾玉才如是说。
西安作为另一个典型案例,也在积极探索遗产保护与社会经济发展的结合途径。
现场,西北大学教授、丝绸之路考古合作研究中心主任赵荣分享了西安在城市更新中保护与传承历史文脉的经验。
他提到,通过控制格局、分级保护、标识活化等策略,西安已经形成了包括国家公园、集团运作、市民公园、民营建设、退耕还林等5种运作模式,并成功推出了“大唐不夜城”“长安十二时辰”等文旅融合项目。
“这些项目不仅充分展示了城市的文化魅力,同时也对文化遗产进行了有效的保护。”赵荣分享说。
当前,文化遗产仍面临着活化利用不足、空间冲突显著等挑战。对此,湖南大学教授郭伟民提出,要以加强文化和自然遗产的整体性、系统性保护为基本原则,建立文化遗产保护传承工作的协调机构,推动文化遗产系统性保护和统一监管。
论坛现场,15位深耕文化遗产研究、致力于文化遗产传播的专家学者、期刊代表和青年人才,围绕文化遗产与社会发展的“青年智慧”“学术传播”“公众共享”等3个议题畅所欲言,共同探讨文化遗产保护传承的现状与未来。(曹丹)
2024年11月15日 来源:中国新闻网
Copy © 2010-2020 [黄山春秋国际旅行社] 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L-AH000063 ] 地址:黄山市屯溪仙人洞新苑6幢401室 法定代表人总经理罗阳 24小时服务热线:13955974196 电话:0559-2312377 2312318 传真:0559-2312399 客服扣扣:2523095776 / 2309549956 投诉电话:0559-12345 部分图片、文字来源于网络,如若侵权,请联系本网删除。 E-mail:hscq126@126.com 皖ICP备18014645号-5 ![]() ![]() |
友情链接 |
![]() |